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遭马斯克炮轰、造车全靠代工!这家新势力倒了纯属活该?

2024年的春天,在新能源车圈仿佛依旧还是寒冬,全球新势力的日子都不好过。

不仅中国市场上许多新势力在苦苦挣扎,美国市场上的新势力同样面临着鬼门关。

停产、停牌、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投资却不得,这一套破产前的连招,无论中美新势力都一样适用。

那么,美国新势力的创业故事,具体和中国新势力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我们又可以从美国新势力身上,看到些什么借鉴价值呢?

接下来,请将目光转向这家刚刚“喜提”退市的美国新势力Fisker!

01. 设计师的造车梦

如果从“梦的开始”这个角度开始分析,欧美的新势力创始人大多是汽车工程师出身,中国的新势力创始人大多是互联网人才。

这跟两边的大环境直接相关。欧美国家汽车普及的早,玩车、爱车的文化在普通人群体中也很普遍;而中国前几年正值互联网黄金发展期,也诞生了一批互联网巨头。

但Fisker的创始人不属于汽车工程师或互联网人才的任何一边,他是一位设计师

Friker的创始人Henrik Fisker(下文简称亨利克)是个丹麦人,学的是交通设计,毕业后干的是汽车设计,尤其擅长豪华车设计。

在新势力创始人的圈子里,设计师的身份可以说非常小众了,跟中美主流都两不沾。

不过硬要分的话,亨利克也应该被归到工程师那个行列里。他的经历是非常典型的老派汽车人成长路径,一开始进入某家头部车企猛干数年,到了高管层级再跳槽到别家,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

而鉴于丹麦与德国接壤,且二者皆为欧盟成员国的现实,身为丹麦人、对口专业是汽车行业的亨利克,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去了隔壁汽车产业更发达的德国工作。

(虽然是出国务工,但亨利克这份工作所在地德国慕尼黑,跟老家丹麦西兰岛也没有远太多,比北京到上海的距离还近点)

1989年亨利克刚从学校出来,就进入了宝马集团旗下的高级设计工作室工作。而既然是高级设计工作室,意味着他一进公司就能摸到豪华车。

说来也巧,亨利克跟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电动车,是宝马初尝纯电动、最后没有量产的宝马E1电动概念车。

只是彼时对电动车还不大感冒的亨利克,并没觉得这是件美差,相反还因为落空了“跟跑车项目”的期待,而有些失望。

接着,亨利克陆续又参与了Z07概念车、宝马首款SUV的设计工作,这两个项目倒是没鸽,后来以宝马Z8敞篷跑车和宝马X5作为量产版本问世。

亨利克如愿以偿干上了设计豪华车的活,也因为上述这两款车的成绩而开始在汽车圈小有名气。

在进入宝马集团10年后,亨利克升职了,当上了集团旗下设计公司Designworks的总裁。

此时,亨利克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分叉口。Designworks的总部在美国加州,他的base地因此从德国慕尼黑转移到美国加州,工作重心也转移到了美国。

而就在这个时候,亨利克结识了当时的一名福特高管,对方邀请他来操刀阿斯顿·马丁的设计工作(彼时阿斯顿·马丁在福特手里)。

亨利克欣然应允。毕竟对于任何一名汽车设计师来说,能够负责阿斯顿·马丁的设计都是一件超级有吸引力的事,更别说他本人还非常热爱跑车。

亨利克自己就在一次采访中评价过,从宝马跳槽到阿斯顿·马丁,是件“无法拒绝的事情”。

而他担任上阿斯顿·马丁的设计总监后,负责了阿斯顿·马丁DB9 和阿斯顿·马丁 V-8 Vantage的设计工作。没错,还是跑车!

总之,亨利克凭借以上这些作品,在汽车圈彻底火了。有名企工作背景、还手握几款名车代表作,俨然汽车设计界的明日之星!

而在设计师这条路上走到头的亨利克,也顺理成章地想在事业上更进一步。

他要创业,去设计一台完全属于自己的汽车!

02. 转行造车

决定创业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来了: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怎么在车圈里创业?

亨利克给出的答案是,先干老本行,给别人做汽车设计。(挣项目的钱肯定比拿死工资多得多,老哥是懂行情的)

2005年,亨利克离开福特之后,成立了一家叫Fisker Coachbuild的汽车设计公司,专为那些有钱人设计高端豪华车。

(Fisker Tramonto)

这可不是设计纯新车,而是在现有豪华车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私人订制。就有点像宾利的Mulliner,或者早期的ALPINA。

也就是说,如果你嫌买一辆量产“大路货”的宝马6系没意思,无法凸显你高超的品味与独到的审美,可以找亨利克的公司让他给你量身定做一辆,付出超30万美元——

然后获得一辆以宝马6系为基础而诞生的Fisker Latigo CS。

(Fisker Latigo CS)

从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了,亨利克的公司,是没有自己独立造车的能力的。而这一点,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伏笔,贯穿亨利克创业的始终。

总之,就这么干了两年之后,亨利克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订单,为特斯拉的Model S进行初期设计工作

这是亨利克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分叉口。因为就是在这一年,曾经一心只爱跑车的亨利克,从汽车设计转型造电动车了!

很难说亨利克转向开一家正儿八经的汽车公司、造电动车的决定,是不是受到了马斯克以及特斯拉的影响,但Fisker和特斯拉之间确实打过官司

因为马斯克发现,自己花钱请的设计师,居然在一年之内前后脚地完成了交设计稿、创立新公司造电动车的动作!

这绝对是剽窃!是借合作之名行剽窃之实的可耻行为!

毕竟,那是2007年,电动车还没掀起浪潮,整个世界水花最大的电动车初创公司,也就是特斯拉了。哪有那么巧的事,你原本一个设计公司,做完我这单突然就悟了要造电动车?

怒火中烧的马斯克一纸诉状将Fisker告上了法庭,可结果却未能如愿,法庭判Fisker胜诉。

理由是Fisker Automotive给出证据,表明其所采用的增程技术(没错,这家公司首款车Karma是一辆增程电动车),是由合作伙伴Quantum Technologies提供的,跟你特斯拉没关系!

(Fisker Karma)

抄袭案子在法院判后算是告一段落了,可这茬在马斯克心里没过去,他依旧逮到机会就喷一嘴Fisker,说“Fisker Karma就是一个平庸的产品,空间小价格贵!”

但天天在互联网上打嘴仗的马斯克,也确实做到了有什么说什么,他喷Fisker之余还会夸一句,“车确实好看,我很喜欢它的侧面设计。”

毫无疑问,做汽车设计出身的亨利克,设计起电动车来依旧是一把好手,Karma这款车凭借高超的颜值收获了不少赞誉。

设计之外,进入增程车赛道的选择也为Fisker Automotive增色不少,在那个时间节点的美国,支持清洁能源的概念还是非常前卫的,属于是一大社会共识。

所以哪怕Karma质量不好、产能一直拉胯,也还是能博得一片好名声、屡次获奖,还让公司拿到了美国能源部的一笔贷款担保。

(Karma不止一次被曝起火自燃)

不过名声是一回事,生意就是另一回事了。

随着电池供应商破产,Fisker Automotive在用完所有的电池存货后,在2013年也破产了

最终,一家中国企业——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于2014年收购了亨利克创立的这第一家汽车公司。

亨利克的造车路,也走完了上半段。

03. 风口上的辉煌

俗话说得好,出名要趁早。

亨利克这么一个圈内知名的汽车设计师,有响亮的设计作品当招牌,仅仅一次创业失败,是不会直接就失去行业内人士和投资人的信任的。

即便Fisker Automotive倒下了,但亨利克很快就成立了一家新公司Fisker Inc(也就是今天的Fisker),再一次卷土重来。

说直白点就是,亨利克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入局得够早,以至于倒下一次再站起来,依然还能赶上风口。大佬,确实是大佬。

而2016年,刚好是中美新势力大规模涌现,资本和极客用户都对新能源市场充满兴趣的阶段。新公司刚创立,就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不过,经历过一次失败,亨利克显然也吸取了些教训,重生的Fisker Inc明显与前身Fisker Automotive有所不同。

首先是技术路线上,新公司紧跟时代步伐,放弃增程改走纯电,顺便蹭上了自动驾驶的热点;
其次是产品路线上,新公司不再坚持豪华定位,转平民路线,规划陆续推出的三款车售价区间从近10万美元回落在3-6万美元的范围内;
再有是创始人层面,亨利克没有再拉上自己的设计老同事一起奋斗了,而是找了有生产制造经验的车企高管组了团队。

这一番重整旗鼓之后,Fisker的首款车Fisker Ocean看上去似乎确实比Krama靠谱不少,最起码动力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还是比前身要有保障不少

但这些并不是重点,熟悉中国新势力发展情况的朋友们都清楚,技术、定位、营销是决定一家新势力能活下来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那充分条件是什么?

是钱!是现金流决定一切!

上文提到亨利克归来还能踩上风口,有一个大背景存在。

2016年特斯拉Model 3问世,发布即轰动,特斯拉和电动车就此火遍全世界。所有技术控都预见到了电动大潮即将到来,新能源市场形成的趋势已显。

而另一方面,2010年登陆纳斯达克的特斯拉,股价在2020年起飞之前就已经比上市时翻了十多倍,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没赶上这班车的投资人,则四处挖掘试图找到下一个造福神话。

(上市时股价才1.28美元)

华尔街对电动车初创公司的追捧,在2020年前后达到了顶峰。这对于美国,乃至全球的造车新势力来说,都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不止Fisker,另两家美国头部新势力RIVIAN和Lucid,皆把握住了机会在这段时间成功上市,且估值直追传统车企巨头。

甚至Fisker和Lucid上市时,首款车都还没交付,RIVIAN上市时也仅仅刚实现了小规模交付。

彼时资本市场对电动车堪称狂热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Fisker就借着这股东风,一举跻身美国三大新势力之一,和RIVIAN、Lucid并列。别问为什么里面没有特斯拉,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市值和利润能跟传统巨头比肩的特斯拉,已经不算新势力了。

总之巅峰时期,Fisker市值接近80亿美元,比今天的小鹏市值还高。而亨利克本人也凭借Fisker的IPO,直接实现财富自由,成为亿万富翁。

在媒体的评价里,Fisker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新的电动车巨头!

04. 急转直下

可惜,现实并非华尔街喜欢的那种宏图远景的PPT。

Fisker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是亨利克放大话,说能替代Model 3和Model Y的时候了。

这家公司2020年上市之后,几乎就再没遇到啥好事。

先是量产难产,原本2020年上市,预计2022年才交付首款车就已经够离谱了,结果原定的2022年11月开启交付也没实现,2023年5月才交付了首台车。

量产了又提不上产能,2023年的产量目标从4.24万辆,下调到3.2-3.6万辆,再下调到2-2.3万辆,再再下调到1.3-1.7万辆,最后只生产了10142辆汽车。

然而就连这10142辆汽车,也没能全部交付出去,2023年全年Fisker仅交付了约4700辆汽车。

因为这时候欧美市场上新能源整体需求已经放缓,美国老百姓想了想自己现在的用车场景,觉得还是油车划算!

再说也没有只能车企交付鸽用户,不能用户鸽车企的道理。预定订单多少放一边,用户真正买不买是另一回事。

而卖不出去车,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最根本是没有营收,资金无法回笼,现金流跑不起来,亏损就会持续拉大,小毛病也得拖成绝症……

Fisker也没有逃脱这个命运的循环,在2023年交了份一塌糊涂的账之后,2024年就被迫“吐血而亡”了。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要凉股市先知。

Fisker的表现反正是让股东觉得没戏了,本就是下滑趋势的股价进入2024年后继续跌,跌到2月份直接收到一份纽交所的违规通知——

大哥,你已经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股价低于1美元了,再这样下去得退市了!

怎么办?只能赶紧找金主接盘。

很快啊,3月份就传出消息,说冤大头,啊不金主,已经找着了,日产正在跟Fisker深入洽谈投资问题,交易很有可能在本月完成。

结果3月确实完了,只不过完的不是交易,是Fisker。

3月18日,Fisker宣布停产六周

3月25日,Fisker与“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的谈判破裂,公司进入退市流程;

3月26日,2023款Fisker Ocean车型大降价,原价61499美元的Extreme版本29号就可以37499美元购买,直降约40%,快腰斩了,官方称此举是为了尽可能回笼资金避免破产。

不过,Fisker到了这份上,估计再想救活也难了吧。

05. 怎么就崩了?

看到这,是时候来总结一下Fisker的问题了。

还记得上文社长埋的那个伏笔吗?

从Fisker Coachbuild到Fisker Automotive,再到Fisker Inc,Fisker从来就没有改过轻资产运营的思路,一直在通过代工生产自己品牌的车型!

其实在汽车设计公司时期,Fisker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本身车也是借了现成量产车的原型嘛。

可都自己成立汽车公司了,还找代工是不是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Fisker Automotive本就吃过代工的亏,质量和产量都上不去,最后生产了2450辆车草草收场,结果Fisker Inc还找代工。

倒是也不能说人家没有进步,从芬兰一家小厂,换成全球知名零部件巨头麦格纳了,只能说贼心不死吧。

轻资产的模式是好,前期投入少、运营成本低,包袱都甩给别人了,想的是挺美的,可面临供应链问题这种模式却是最脆弱的。

前些年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全球供应链紧张、丰田大众们都施压供应商的时候,哪家代工厂会无视巨头的要求,转而给你一家初创电动车公司供货?

人家麦格纳做的可是全球车企的生意,不是只服务你Fisker,就算麦格纳持有Fisker6%的股份也一样。

现在回过头再看,2022年的亨利克以为Fisker手握4万预定订单,再凭借持续激增的预定量(这是他的预测),就能让麦格纳在2024年将Fisker的汽车产量提升到15万辆,简直是太天真了。

事实证明,亨利克可能是个好的汽车设计师——说可能,是圈内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阿斯顿·马丁的两款车是前任设计总监功劳——但他却如马斯克的评价:

“他根本不懂电动车,总以为凭借优秀的设计就能让电动车变得畅销,但其实一切的根源是技术问题。”

话糙理不糙,如果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评价这些电动车初创企业,那亲手把特斯拉“带大”的马斯克,确实是其中一个。

亨利克先后创办的两家汽车公司,都没有解决电动车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此前靠增程把噱头拉满的Fisker Automotive,增程技术是合作伙伴的;后来改做纯电的Fisker Inc,前期宣传最响的固态电池,最后也没做出来,2021年直接宣布放弃,首款车用了宁德时代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

回顾整个Fisker的创业史,除了设计,这家公司是一点核心技术都没有,甚至代工就算了,还四处画饼

2021年说要跟富士康合作(也是代工),造价格更亲民的电动车,年产量25万辆!
2022年说要在印度卖车,还可能会在印度生产电动车。
2023年说要在中国设立交付中心,把车卖到中国。
……

你要说Fisker是纯粹忽悠人吧,这家确实是把车造出来还卖出去了,画的饼也都有鼻子有眼,真实地推进过,要说真想把这些事干成吧,又哪一件看着都很不靠谱。

总之,让人无法判断亨利克究竟是过于自信,还是无知者无畏,还是二者皆有。

现在,亨利克两度创业的故事即将结束,Fisker的生命有可能真的要进入尾声,这家以亨利克自己姓氏为名的创业公司,算是实打实见证了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兴起时的生机勃勃到如今的谨慎小心。

也算是不枉来此一遭吧。

至少Fisker的倒下,证明了今天的美国市场像中国一样,已经容不下一家没有硬实力的造车新势力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